风险分级管控
发布时间:2021-03-10来源:本站

1 风险点确定

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1.2 风险点排查

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2 危险源辨识

2.1 辨识内容

危险源的辨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和危害性质、危险源的数量、危险源的分布和可能发生的位置等。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下列因素开展辨识:

2.1.1全面辨识

——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

——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能源隔离、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

——建筑物、构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

——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

2.1.2专项辨识

——生产经营环节或者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

——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者推广应用前;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2.2 辨识方法

2.2.1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1

2.2.2 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2

2.2.3 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2.3 辨识实施

2.3.1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2.3.2 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

2.3.3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参见附录A.3)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2.3.4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参见附录A.4)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3 风险评价

3.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B.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B.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B.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3.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B)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5\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4\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3\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车间、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2\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1\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落实,将风险降至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活动。

3.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企业认为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需要采取特殊管控措施的。

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4 制定管控措施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确保各类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企业还应当制定专门管控方案。管控方案主要包括管控目标或任务、管控组织及职责、较大及以上风险基本信息、控制措施、资金保障等内容。

工程技术措施如下:

——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

——替代:能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管理措施如下: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时间;

——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警报和警示信号;

——安全互助体系;

——风险转移(共担)。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员工入厂三级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其他方面的专业培训。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应急措施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 管控措施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进行评审:企业制定管控措施时,应以工程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主,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应急处置措施为辅,管控措施应具体可行,不应笼统、宽泛,如:严格按照制度、操作规程作业,定期进行检查、检验、检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操作技能等。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对于管控措施,重点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处于可控范围;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6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工贸企业应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C),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的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8 绘制风险分布图

工贸企业应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以直观反映各级别风险点分布情况,并根据现场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更新。

9 安全风险告知

9.1 风险公示

工贸企业应当将风险、管控措施或者管控方案在风险部位、岗位或者车间进行公示。在有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的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应当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识,设立包括疏散路线、危险介质、危害表现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的公示牌(板)。

9.2 告知培训

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安全风险告知培训使每位职工都能够熟悉本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9.3 基层单位日常培训

工贸企业各基层单位可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集中培训、专项培训等形式加强职工的日常学习,促使每位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入脑入心,并在现场落实过程中做到真运行、真排查、真治理。

9.4 公司年度全员培训

工贸企业应结合自身全员培训计划,把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不断深化全员对风险分级管控、运行的理解,促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真正实现对风险预知预控。

9.5 评审更新后告知培训

工贸企业应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开采区域等变化适时开展评审更新。针对更新后的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等风险信息及时开展相应岗位的风险告知培训,重大风险更新和系统性更新时,应开展全员告知培训。